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一轮高周转,又要开始了

局姐团队 地产知识橘 2023-11-22



前几天,广州第三批集中供地结束了。
结果……就还挺意外的。
首先,没想到这次拍地完全是央国企的天下,一个捧场的民营房企都没有。
其次,市区地块的流拍率实在有点高,连此前吹风说有10多家开发商前去看地的白云嘉禾望岗地块,都被放了鸽子,流!拍!了!
而我最最没想到的是,现在拿地的这些央国企,和以往的民企啊,是越来越像了……

这次拍地,大央企华润置地算是妥妥的“大赢家”。
一举拿下荔湾区的望江靓地——新隆沙地块之后,华润第一时间发出了拿地的宣传视频。
而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,下一步动作也马不停蹄地推进了……
市场消息称,华润打算最快在11月初开放城市展厅,元旦前后开放售楼部和样板房。

看到时间节点的时候,我大吃一鲸,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,这块有着三江汇流景观、位于白鹅潭核心区的靓地,华润从正式接手到开盘,很可能不到3个月!
虽然“前任”华夏幸福已经为地块打了个基础,但,这也还是太快了……
要知道,就算是当年把高周转发挥到极致的碧桂园,从拿地到开盘,也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啊!
我们随手翻了一下,原来华润版的“高周转”早有端倪了。
在成都,华润7月拿下龙泉十陵59亩项目后,两个月左右开工;
在南宁,底价竞得江南区五一中路旧改地后,更是不到10天,挖掘机就开进去了;
在深圳大本营,拿地之后的新闻标题,直接就是这样的——

这种“拿地即开工”的干活方式,就颇有当年恒大的气质了。
也难怪在2022年中期报告业绩会上,管理层骄傲地对外表示:
上半年,华润开了7个项目,平均比计划提前42天开盘。
除了高周转以外,在拿地扩张上,华润也颇有当年民企的风范。
在大环境急速萎缩的2022年,华润上演了一出“弯道超车”,前9个月,华润的权益拿地金额高达784亿元,比老大哥万科和保利还要进取——

嗯,高居房企拿地排行榜的第一位。

但优秀的学生也有烦恼。
虽然作为大央企,华润置地背靠大树好乘凉,但“三道红线”的紧箍咒,还是一视同仁的。
众所周知,即便是绿档房企,除并购外每年的有息负债增速也不能超过15%。
在这一点上,不愁钱的华润,就有点尴尬了。
2020年的财报显示,华润的综合借贷额为1650亿元,2021年末,这个数字已经增加为1974亿元,折算下来,增长幅度接近20%。
于是……华润搞了个骚操作,在2021年年报中上调了公司2020年的债务总额,其他的主要会计科目全部保持原样。
注水后,华润的负债总额增速终于略低于15%的上限,合规了。

今年的华润更加凶猛,中期报告数据显示,华润的有息负债规模已经增长了约13%,距离15%的天花板,已经很近了。

于是,或许是为了突破融资规模的限制,又或许是能抢到更优质的地块,一种创新的拿地方式产生了——
国庆前,华润置地与鼎信长城签约,双方将合作成都市青羊蔡桥约41亩地块,华润控股51%并操盘。

深挖之下,这桩交易很有意思。
鼎信长城是一家私募基金公司,今年5月末才正式成立子公司北京稳石置业,跨界来和开发商抢地。
这种跨界放在以前,是不太可能做到的,毕竟房地产公司拿地有资质需求,拿资质又是有开发经验的门槛的。
但是,今年4月,北京悄咪咪把房地产开发资质的门槛给降低了——
要拿二级资质,已经不需要有3年的开发经验了,只要有相关从业人员和资金就行。
于是,北京稳石顺利上场,运气爆棚,一上来就在15家房企中脱颖而出,把成都这块备受追捧的宗地搞定了。
两个月后,转手就把股份让给了华润。
说实话,我们无从得知华润和鼎信长城是从什么时候联系上的,但二者确实创造了一个房地产开发的新模式——
由金融机构直接出钱拿地,开发商再参与操盘。
这样一来,既可以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,又不耽误扩张冲规模,真·一石二鸟。
也不知道这样的操盘模式,以后会不会被国央企大规模复制。

最后,还想说几句。
房地产这个行业,仿佛永远在踏入同一条河流。
在行业的上一个周期,一大批民企们仰仗着高周转这个利器,跃过了千亿销售额的大关。
随着他们接连“躺平”,很多人都以为高周转模式会就此终结。
但没想到,行业格局大洗牌后,还存活在牌桌上的央国企们,比如今天的华润,上一篇提到的绿城(详见→旭辉踩了的坑,绿城要再踩一遍?),已经卷出了新一轮的高周转。
甚至,比此前的民企跑得还要快。
当然,我可以理解目前这个大环境下,央国企背负的社会责任。他们必须保持拿地的热情,如果连他们都不拿地,经济社会的运转会更加困难。
也必须要承认,央国企们在融资上更有优势,资金链不会有太大的压力,即使是走了高周转模式,烂尾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所以,更需要担心的,或许是当年那轮“高周转”暴露过的那些问题——
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过关,是否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产品设计,开发出符合当地购房者口味的楼盘。
毕竟,对于购房者来说,没有人愿意倾其所有,接盘“史上质量最差的一届房子”;
而对于房企来说,拿地往往只是开始,真正能卖出去,才是落袋为安。
以上为正文,来自熊先生

更多内容,欢迎关注我们的市场号↓↓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